芍药化学特征
Worsdell(1908)根据芍药属Paeonia L.的雄蕊离心发育,将其从毛茛科Ranunculaceae中分出,提升为芍药科Paeoniaceae。随后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分类学证据支持上述处理,其中芍药属含有*特化学成分是有力证据之一,截止到2008年在芍药属中间共分离得到近40个化合物,其中没有木兰亚纲普遍存在的苄基异喹啉类生物检及毛茛科常见的毛茛苷而以含有芍药苷(paeoniflorin,一种单萜苷)类和dan皮酚(paeonol,一种简单取代酚)类两类化合物为其化学特征。原种花白色,花径8~11厘米,花瓣5~13枚,倒卵形,雄蕊多数,花丝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钝圆,心皮3~5枚没毛或有毛,**具喙。
芍药文化
古代还有不少关于牡丹的轶事,盆栽芍药经济价值,唐开元时,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因为听腻了梨园旧曲,命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3首,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伴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诗中的“名花”是指牡丹,“倾国”则指杨贵妃,以牡丹之美喻贵妃之貌,可谓别出心裁。雄蕊正常,花药少数,花丝柠檬黄色,大部分瓣心皮4,柱头黄色,部分瓣化。
四相簪花的故事:北宋年间,那时韩琦镇守扬州,就在禅智寺的芍药圃中,忽有一株芍药开了四朵大花,花瓣深红,腰有金线,便是叫金带纬的芍药了。这种芍药从所未有,较是珍异。下属禀报上去,韩琦驾临观赏,十分喜欢,见花有四朵,便想再请三位客人,一同赏花。那时扬州有两名**人物,一是王珪(guī),一是王安石,盆栽芍药批发,都是大有才华见识之人。韩琦心想,花有四朵,人只有三个,未免美中不足,另外请一个人吧,名望却又配不上。正在踌躇,忽有一人来拜,却是陈升之,那也是一位大名士。韩琦大喜,次日在芍药圃前大宴,将四朵金带纬摘了下来,成品苗芍药经济价值,每人头上簪了一朵。以其万紫千红的艳丽色彩,锦绣的装饰效果成为园林中重要的观赏景观。这故事叫做“四相簪花宴”,这四人后来都做了宰相。
芍药化学特征
芍药苷的结构为在单萜母核上连接一个ben甲酰取代基和一个葡萄糖苷化基团,类似物为在此基础上连接有其他取代基,这一结构非常特殊,在自然界仅仅存在于芍药属中,因此成为芍药属从毛茛科中分出的重要化学证据是通过莽草酸途径代谢产生的,是次生代谢步骤较少且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其类似物是在邻位羟基上进一步苷化的一系列化合物。在植物中除芍药属外,还在萝摩科鹅绒藤属Cynanchum L. (郭丽冰等,1996)、报春花科报春花属Primula L.(Goris & Frigot,1970)和tian南星科tian南星属Arisaema Mart.(Ducki et al,1995)等类群中出现,但是在毛茛目中仅见于芍药属,芍药,也是芍药属的重要化学特征(于津,肖培根,1987)。”相传,武则天称帝后,为贺太平盛世,显示帝威浩大,在正值严冬之时,乃令百花齐放,百花不敢违旨,唯有牡丹以为不合时宜,抗旨不从,武则天怒斥它胆大妄为,便将它从长安贬到洛阳,与可怜的洛神为伍。